城市是人们生活的摇篮,环境管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建设好坏与否,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见,切实搞好环境管理与城市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环境管理以及城市建设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细致和艰苦的工作,我市的城市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我市的环境保护管理与城市建设离工作目标和市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种思想动员。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展览、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各种文化形式广泛宣传,使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激发全民保护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变成自觉行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制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教育可以通过专业的环境教育培养各种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可以通过基础的和社会的环境教育提高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来实现科学管理环境以及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措施。例如,把环境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加强基础教育,搞好成人教育以及对各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等。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根据《环境保护法》认真制定行之效的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新扩改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制定。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做好细致的工作,使各项制度富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要使用好行政权力。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并按照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政府机关报告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对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组织制定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工作计划和环境规划,并把这些计划和规划报请政府审批,使之具有行政效力;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区域采取特定措施,如重点污染防治区,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交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甚至勒令其关、停、并、转、迁;对易生产污染的工程设施和项目,采取行政制约的方法,如审批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书,审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三同时”设计方案,发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许可证,审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进口和使用;管理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其产品的出口、贸易事宜;对重点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或技术帮助等。
四、要依法搞好环境管理。依法管理环境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也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环境管理一方面要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作法,全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制执行;另一方面还要靠执法。环境管理部门要协助和配合司法部门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并协助仲裁;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公诉,甚至追究法律责任;依据环境法规对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危害人民财产,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个人或单位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和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等所组成的环境保护法体系。市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把有关法律法规用活用好。
五、要以经济为动力促进环境管理。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奖励积极治理污染的单位,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的杠杆作用。其方法主要包括各级环境管理部门对积极防治环境污染而在经济上有困难的企业、事业单位发放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排污费;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对排放污染物损害人们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责令对受害者赔偿损失;对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减少排污量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和利润留成的奖励;推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征税制度等。
六、要依靠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包括制定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方法,根据环境监测资料以及有关的其他资料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编写环境报告书和环境公报;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交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先进治理技术;组织环境科研成果和环境科技情报的交流等。许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涉及到许多科学技术问题,所以环境问题解决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而且即使发现了,也难以控制。例如,兴建大型工程、因湖造田、施用化肥和农药,常常会产生负的环境效应,就说明人类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没有科学地预见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
七、要加强对垃圾倒运的管理。垃圾是城市的污染源,它对环境面貌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建设垃圾坞、垃圾场的同时,要规范垃圾的运输和消纳;确保道路环境清洁;要落实管理责任,片区街环境卫生管理要有人抓;要继续实行门前“三包”工作,促使企业、学校、家庭住户讲清洁、讲卫生,使大家都能参与环境管理,做到垃圾、污水不出门、不入河,保持路面卫生、河道清洁。积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八、要努力搞好道路交通的整治。道路建设落后,交通车辆阻塞,是城市建设滞后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环境。因此,在道路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取直的要取直,该改建的要改建,把城市道路建设作为环境管理和城市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开展对司机的教育,促使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规范行车、文明行车、安全行车,保持道路畅通。
九、要加快城市旧房改造。城市房屋简陋、破烂,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就像是洁白的地毯滴上污渍,让人反感和厌恶。因此,要积极、科学地制定《规划》,加快改造城市旧房,能建高层的尽量建高层。这样既可利用空间,又可增加绿地;既可解决住房困难,又可改善环境面貌,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大事,也是搞好环境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使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